□苏定伟
8月9日,内蒙古包头市联合调查组通报讲师团人才引进违规事件,在人才引进中存在“因人设岗、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、议事决策程序不规范”等问题。(新华社)两次招聘入围人员完全一样,暴露出某些地方在人才选拔中的权力任性,因人设岗,“萝卜招聘”敲响监管警钟。
在2023年年底被质疑“萝卜招聘”后,包头市讲师团中止招聘,时隔一年多又以几乎相同的方式“翻车”,入围考生竟与此前名单完全一致,而且将年龄精准地放宽两岁,暴露出当地人才引进的漏洞。3名入围者已在包头市委讲师团“工作”,原本想通过公开招聘,量身定制解决身份问题。既然还未招聘,这3人是如何进来的?这几年的工资如何发放?他们是否继续在讲师团上班?这些疑问,调查组应该一并调查清楚并向社会公布。
“萝卜招聘”招聘条件看似合理,实则暗藏“私人订制”条款,招聘条件被设计成“一个萝卜一个坑”,如特定专业、冷门证书、奇怪的工作经历要求等,目的就是排除其他竞争者,确保“自己人”顺利入围。招聘财务人员要求化学专业;招聘保安经理要求体重138斤;招聘文员要会钢管舞......多起被人质疑的“萝卜招聘”,因为没有权威部门的调查,最终不了了之。风声一过,“萝卜招聘”沉渣泛起!从过往案例来看,“萝卜招聘”被曝光后,多数责任人仅受警告、诫勉等轻处分,与所获利益严重失衡。
“萝卜招聘”为何屡禁不止?从表象看,这是少数掌权者利用职权为特定关系人铺路的权力寻租行为,为实现精准录用,将招聘流程异化为“私人订制”,缺乏集体决策和公开透明的议事机制。事业单位不得以“人才引进”的名义“绕道进人”,包头市两次招聘均采用“直接面试”模式,既无笔试客观筛选,又缺乏第三方监督,为暗箱操作留下空间,自己出题、自己监考,让监督沦为摆设。
如何杜绝“萝卜招聘”?严格落实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》等法规,明确招聘条件必须与岗位需求直接相关,禁止设置歧视性或指向性条款;对于高层次人才招聘,可借鉴高校自主招生经验,引入专家委员会独立评审,避免单一部门主导。纪检部门全程介入监督,切断“关系网”和“利益链”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招聘条件进行智能筛查,自动识别“因人画像”的违规条款,对招聘信息中的“性别、年龄、学历”等歧视性关键词进行动态监测。
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、根基工程,必须抓紧抓实抓好,要以“刮骨疗毒”的决心,彻底清除“萝卜招聘”的土壤。监管警钟要长鸣,既要堵住制度漏洞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;也要强化监督问责,让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。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实现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”的目标,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求职者的梦想。
信钰证券-信钰证券官网-正规股票配资公司-网上配资知识网首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